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前 言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
2010
年)
》是
1997
年
开始编制,
1999
年批准实施的,规划的实施对促进三门峡市的经
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但随
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求矛盾和人
地矛盾日益尖锐,上轮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已不适应经济社
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按照“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保障科学发展
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思路进行修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
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
~
2020
年)
》
的要求,
在做好上轮规
划实施评价和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三门峡市人民政
府组织编制了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
~
2020
年)
》
(以
下简称《规划》
)
。
《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
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
15
年。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所辖全部土
地,包括三县两市一区(陕县、渑池县、卢氏县、灵宝市、义马
市和湖滨区)
,土地总面积
9936.65
平方公里。
《规划》全面分析了三门峡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
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
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
基本手段。
前 言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
2010
年)
》是
1997
年
开始编制,
1999
年批准实施的,规划的实施对促进三门峡市的经
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但随
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求矛盾和人
地矛盾日益尖锐,上轮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已不适应经济社
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按照“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保障科学发展
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思路进行修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
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
~
2020
年)
》
的要求,
在做好上轮规
划实施评价和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三门峡市人民政
府组织编制了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
~
2020
年)
》
(以
下简称《规划》
)
。
《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
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
15
年。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所辖全部土
地,包括三县两市一区(陕县、渑池县、卢氏县、灵宝市、义马
市和湖滨区)
,土地总面积
9936.65
平方公里。
《规划》全面分析了三门峡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
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
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
基本手段。
前 言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
2010
年)
》是
1997
年
开始编制,
1999
年批准实施的,规划的实施对促进三门峡市的经
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但随
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求矛盾和人
地矛盾日益尖锐,上轮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已不适应经济社
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按照“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保障科学发展
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思路进行修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
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
~
2020
年)
》
的要求,
在做好上轮规
划实施评价和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三门峡市人民政
府组织编制了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
~
2020
年)
》
(以
下简称《规划》
)
。
《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
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
15
年。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所辖全部土
地,包括三县两市一区(陕县、渑池县、卢氏县、灵宝市、义马
市和湖滨区)
,土地总面积
9936.65
平方公里。
《规划》全面分析了三门峡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
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
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
基本手段。
前 言
《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是1997年开始编制,1999年批准实施的,规划的实施对促进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求矛盾和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上轮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已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按照“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思路进行修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在做好上轮规划实施评价和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三门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15年。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所辖全部土地,包括三县两市一区(陕县、渑池县、卢氏县、灵宝市、义马市和湖滨区),土地总面积9936.65平方公里。
《规划》全面分析了三门峡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一、规划背景
(一)三门峡市概况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的交界处,东临洛阳,西接陕西,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连伏牛山与南阳接壤。全市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132公里,土地总面积9936.65平方公里。现辖三县两市一区(陕县、渑池县、卢氏县、灵宝市、义马市和湖滨区),62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1363个行政村。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221.81万人,城镇人口87.17万人,城镇化率39.3%;2007年底全市总人口222.89万人,城镇人口94.50万人,城镇化率42.4%。
三门峡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差异明显,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根据形态和成因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川塬三大类型,其中山地占54.8%,丘陵占36.0%,川塬占9.2%,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
三门峡市交通便利,是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交通枢纽。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209国道南北穿行,形成“T”型主干交通骨架;市域内有风陵渡、三门峡两座黄河公路大桥,成为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建设中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穿越全境,即将实施的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打开豫西南大通道,西距西安、东距郑州两座大型机场均为200余公里,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2005年三门峡全市生产总值335.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2.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82亿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5124元。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18.56亿元,比2006年增长18.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14.4%)高4.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3.7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9.9∶60.3∶29.8变化为2007年的8.2∶66.0∶25.8,“二、三、一”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2007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294元。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分布广、种类多、相对集中、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是河南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种矿藏66种;已探明储量且有开采价值的50种,已开发利用的27种。黄金、铝、煤炭是三大优势矿产。黄金、铝土矿、煤及锌、锑、硫铁矿、玻璃石英砂岩、铸型用砂、砷等17种矿产居全省之冠;钼、铀、铅、银、磷、压电水晶、熔炼水晶、石墨等9种矿产居全省第二位。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三门峡冶金、煤炭、电力等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义马的煤炭采选业、煤化工、渑池的铝、电力工业、灵宝的有色金属行业等都在全省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2007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635万吨,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74.32亿千瓦时,氧化铝产量233.89万吨,铝锭21.64万吨。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
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丰富。高山苹果驰名中外,灵宝大枣久负盛名,仰韶杏全国独有,牛心柿饼是古代贡品,木耳、猴头、核桃、板栗、猕猴桃等土特产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西南山区是“三步一药”的天然中药库,中药材1500多种,“三门峡”优质烟叶享有“代云烟”的美誉。灵宝苹果、大枣、杜仲和卢氏连翘、木耳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湖滨果汁已通过中 国绿色食品认证。三门峡市充分利用市域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但形成了果、烟两大传统优势产业,还着力培育发展了畜牧业、林业、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草业等新兴产业。到2005年,牧、果、林、烟、菜、菌、药、草八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市辖区内文物古迹众多,达686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24处)。拥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之一的秦函谷关,朝拜胜地黄帝铸鼎塬,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闻名遐迩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春秋时代的虢国墓地车马坑,战国时期的古秦赵会盟台等。全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地质公园2处,有屹立滔滔黄河之中的中流砥柱,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黄河三门峡大坝,有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的陕州风景区,有山势俊秀、风光绚丽的灵宝亚武山、渑池韶山风景名胜区,有疗养、旅游皆宜的陕州温泉风景区,有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三门峡黄河白天鹅观赏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山势俊秀、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独特的民俗风情等都是宝贵的地方财富,共同构成了三门峡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