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自然要闻>文章详情

推进全域矿山治理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发布时间:2024-08-27 18:17 来源:三门峡日报 作者:

崤函之美,在乎山水;生态扬帆,逐“绿”前行。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强力实施矿山综合治理攻坚“清源”“秋风”等专项行动,以最快速度“治旧”、最严措施“控新”,推动黄河(三门峡段)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矿山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周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矿山废弃土地得到综合利用。

扛牢责任,聚力攻坚。我市全面核实查清黄河沿岸矿山具体问题,一矿一策制定修复台账,按照自然恢复、转型利用、工程治理等方向,科学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一年间,累计投入资金约10亿元、人力10万余人次、机械6万余台次,修复治理面积3.57万亩。实行“领导+专班+专家+专业”工作机制,首创“剃头+束腰+垫脚”治理模式,高标准做好“清渣、降坡、引流、复绿”等工作,优选易成活树种、草种,实施飞播种植、精准滴灌,重塑矿区地形,为破解行业难题提供“三门峡经验”。

系统施策,强化监管。深入摸底全市矿山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现状,细化具体指标,解剖麻雀点办理、对症下药批处理,实现解决一个、带动一批,打通一类、激活一片。变“九龙治水”为“系统施治”,组织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开展矿山环境违法违规问题排查整治,对全市182个矿权、39个生产矿山进行地毯式摸排,织密织牢监管网络。制定颁布《三门峡市山体保护条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山长组织体系,落实落细山体巡查制度;与陕西渭南、商洛和山西运城等地建立跨区域保护协作机制,通过“山长+检察长”开展联防联控,加大对涉山体犯罪行为打击力度。设立露天矿山智慧监管平台,综合运用数字底座、卫星遥感、电子界桩等“六位一体”手段,对全市63个露天矿山进行可视化监管,实现“人防、技防联动”“高效监管+低成本运营”,确保“控新”有办法、“治旧”有手段。

注重长效,蝶变提质。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走整合发展之路,推进金矿、铝土矿资源整合,已建成绿色矿山企业16家;严格矿权准入门槛,将生态修复治理义务纳入采矿权审批,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有计划、分批次、有重点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走延链强链之路,构建完善矿物新材料产业链条,培育中国黄金、宝武铝业等千亿级金属产业链图谱,推动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中国铜箔谷等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带动NPR新材料等一批中试和产业化应用项目落户;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果为载体,推进农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走一体施治之路,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44万余亩,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200万吨;围绕“两大库区、三千沟壑”实施综合治理,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清、滩净、岸美、山绿、河畅”的生态三门峡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