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自然要闻>文章详情

绿水青山咋“变现”?村民吃起“生态饭”端上“金饭碗”丨“微”观改革

发布时间:2024-08-09 17:49 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

编者按: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4年第二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
这些改革样板“以小见大”:聚焦小切口,落地“微创新”,推动深改革,带来大变化。
顶端新闻推出《“微”观改革》系列策划,聚焦示范性、引领性的改革红榜案例,以微镜头看改革,深入挖掘这些做好改革“大文章”的一线经验。


01

上榜案例:省自然资源厅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百姓的这句老话照进现实,冠上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就有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简单来讲,就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把生态“高颜值”变为经济“高价值”。

在这方面,河南探索出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02

村民吃起“生态饭”

端上“金饭碗”


眼下,正是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南阳市西峡县丁河镇奎文村一处果园内,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猕猴桃树排列整齐,清新的果香扑面而来,一幅丰收的画卷跃然眼前。多名村民正分散在田垄间,巧手翻飞地为一枚枚果实套上纸袋,为满园的猕猴桃穿上了统一的夏日“防护服”。

“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生态饭’,端上了‘金饭碗’。” 西峡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西峡县从县情实际出发,以国土空间规划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引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规划前置目标,形成全链条、一体化、闭环式规划引导路径,促进西峡县充分整合全域资源、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菌、果、药、旅”特色生态产业,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如今,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代表的“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260亿元,贡献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文旅产业年平均接待游客863万人次,年综合效益均在42亿元以上,取得了生态增绿、产业增收、农民增收的多赢效果。



03

深挖自然资源优势

河南三地探索实现路径


西峡,只是河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缩影。

2021年,按照自然资源部批复,南阳市淅川县、西峡县和三门峡市灵宝市三个县(市)入选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河南全面梳理试点地区生态产品的类型、数量、权属,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为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其中,有直接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产品,发展加工产业,形成直接的转化路径;有利用优质生态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养殖等现代生态农业,将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价值;有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康养业,间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具体来看,除西峡外,淅川县以水为媒,大力发展生态农文旅产业,年综合产值近110亿元,在力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同时,极大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地方发展;灵宝市按照“优化用地布局+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导入+生态溢价”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04

附带生态溢价

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98宗


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货物与服务贡献,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

其中,物质供给是指粮食、油料、蔬果、水产品、中草药等生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是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的惠益,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气候调节等。文化服务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惠益。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同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

但,生态产品要想进入市场交易,则需破解难题——如何计算出具象的价值。

针对这一情况,河南探索建立了查勘定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修正、土地开发利用效应评估、出让地块生态溢价评估等土地生态溢价精准核算五步法。

2022年11月,河南首宗附带生态产品价值的国有土地成功出让。该宗地位于淅川县上集镇石咀村灌河河畔,风景秀丽,面积49520平方米,成交价11142万元。其中,根据指标核算, 377.79万元为生态产品溢价。

如今,土地出让领域的这一探索,已经“遍地开花”。

截至2024年6月,淅川、西峡累计出让附带生态价值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98宗,土地出让金近22亿元,实现生态溢价5439.45万元;出让1处含生态补偿矿业权,总价值8895.97万元,其中生态补偿395.97万元。


05

河南探索出

“五子工作法”


自2020 年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围绕“两统一”职责履行,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走出了一条通过高水平保护、高质量赋能、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五子工作法”:

“摸底子”,摸清生态产品本底,建立目录清单和数据报送体系;

“算票子”,建立县域和特点地域单元内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体系;

“开方子”,进行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引生态产业发展;

“找路子”,确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结对子”,多部门、多专业、多维度破解难题。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大全表示,“五子”工作法是河南省紧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统筹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创新提出的工作方法,通过摸清生态本底,核算生态价值,构建实现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和谐共融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是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刘大全说,未来,河南将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创新与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资产配置、资源指标交易、生态补偿赔偿、评价考核以及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生态修复工程双融合双促进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和技术体系,以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06

专家点评: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原副巡视员 李政新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履行自然资源领域“两统一”职责的具体行动,是从源头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紧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创新提出“五子”工作法,完成淅川县、西峡县和灵宝市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和谐共融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作为新生事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未来,应该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大胆探索,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实现路径,推动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良好互促和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更加聚焦、更加主动地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