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首页轮播>文章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

发布时间:2023-05-09 08:52 来源:网络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会议上反复强调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也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解决建设土地粗放利用问题,关键还要靠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12日) 


●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极而言之,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3日)   


●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要统一起来,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的讲话 (2014年5月9日)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这3项改革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关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关系密切,可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但试点工作中要分类实施。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是试点的大前提,决不能逾越。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条件和范围要严格把关,不能侵犯农民利益,同时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这是关系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强指导监督,严格把握试点条件。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2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补救措施,是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但必须带着保护耕地的强烈意识去做这项工作,严格依法依规进行。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出现的补充数量不到位、补充质量不到位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要把好关,不能让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对耕地占补平衡以及耕地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5月26日)


●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已经有了前期的实践基础,要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平衡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得以买卖宅基地为出发点,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1月20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9年3月8日)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2020年5月23日)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其中关于耕地问题提出: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


●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责任制。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出现问题要及时问责、终身问责,确保粮食安全兹事体大,是国之大者。


——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4月25日至27日) 


●要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优化调整农村用地布局,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要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听取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21年4月30日)


●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我反复地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从餐桌溯源农田。话题就从最新的国土调查结果谈起,“耕地面积还在减少”。总书记注意到一个趋势:“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粮食安全的话题,就属于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问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2月8日)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2022年3月6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2年12月23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